2022年4月30日,香港苏富比春季拍卖会上,张大千的《仿王希孟千里江山图》以3.7亿港元的价格成交,折合人民币约3.1672亿元。这一成交价不仅让张大千的作品备受瞩目,也让他的艺术成就得到了极高的认可。
不同于许多在死后才被推崇的艺术家,张大千年轻时便声名鹊起。18岁时,他便东渡日本学习;26岁时,他举办了首次画展,展出的作品一经推出,便全部售罄;34岁时,受徐悲鸿邀请,担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翻开张大千的经历,每一段人生轨迹都如他那绚丽多彩的画作一般,充满了传奇色彩。
然而,尽管张大千被西方誉为“东方之笔”,他却在家庭上留下了无法忽视的遗憾。最小的儿子张心建在一岁时就被抛弃,而在22岁时,张心建因无法承受长期的误解和侮辱,走上了卧轨自杀的绝路,留下一句“此生太苦,望别有来生”,便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展开剩余86%此时,张大千正在美国忙于购买并装修豪宅,毫不知情地,自己的儿子却在远方结束了生命。这一切究竟是命运的捉弄,还是张大千的冷漠所致?是抛弃?还是有着更深的隐情?让我们走进张心建的命运,穿越那个离我们并不太远的历史时期,去探寻这背后的故事。
张心建的父亲:张大千
张大千,生于1899年,经历了四段婚姻,与曾庆茗、黄凝素、杨宛君以及徐雯波有过深刻的情感纠葛,并且拥有16个子女。张心建,便是张大千与第四任妻子徐雯波所生。
张心建的生母徐雯波,生于1931年,她曾是张大千大女儿张心瑞的同班同学。1943年,13岁的张心瑞邀请徐雯波来到了张大千位于成都的家中。从那时起,张大千对徐雯波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很快,他们之间便发生了深刻的感情。尽管徐雯波的家人极力反对,主要因为张大千比她大了32岁,且已经有过三段婚姻,然而徐雯波在怀孕后无法逃避,最终只能接受这段感情,1947年,他们结为夫妻。当时,张大千已年近50岁,而徐雯波只有17岁。
到了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时局变动剧烈,张大千虽然并不涉足政治,但由于与多方政治人物的交往,他最终决定前往台湾。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张大千只能带走妻子徐雯波与他与第二任妻子所生的三岁儿子张心沛。至于年仅一岁的张心建,他被暂时托付给了张大千的一个旧友——一个从事裱画的匠人家中。
当时,张大千和徐雯波或许并未预料到,这一托孤之举将成为永别。最初,张心建在裱画匠家中过得还算安稳,但灾难突然降临,一场大火摧毁了这个家庭,裱画匠无力再抚养张心建,于是他又被转交给了张大千的前妻曾正蓉。
曾正蓉:悲剧中的坚守
曾正蓉,张大千的第一任妻子,从小受到传统的三从四德教育,和张大千的现代思想格格不入。她本希望和张大千共度一生,然而现实却并不如她所愿。张大千虽然表面上与她保持和谐的夫妻关系,但实际婚姻生活十分冷淡。多年来,张大千与其他女子的关系不断,曾正蓉虽心有不甘,却始终未曾反抗。在十年后,她才生下唯一的孩子——张心庆。
然而,尽管曾正蓉生活困窘,她仍无怨无悔地接纳了张心建。在她心中,张心建虽然并非亲生,但毕竟是张家的血脉,不能见死不救。在曾正蓉的家中,生活依然贫困,张心建在艰难的环境中长大,但他并没有因此而失去对生活的希望。曾正蓉与张心庆,也都以母亲般的关怀照顾着他。
张心建的成长之路
张心建从小便体察到家中的艰难,深知养育之恩,始终小心谨慎,尽量不给这个风雨飘摇的家庭添麻烦。他在曾正蓉和张心庆的细心照料下,逐渐长大。尽管经济困难,曾正蓉始终尽力供养张心建读书,即便她自己和张心庆都经历了许多艰辛与困苦。张心建从未抱怨,他的成长充满了坚韧与自尊。
然而,张心建的心中始终缺乏父爱的温暖。他从未感受到父亲的庇护和关怀,这让他在面对外界的冷眼与指责时,倍感孤独和无助。他知道,自己必须更加懂事,才能不成为家人的负担。直到12岁那年,曾正蓉的健康状况急剧恶化,最终因病去世。张心建几乎面临流落街头的困境。幸好,张心建的姐姐张心庆义无反顾地接下了养育他的重担。尽管张心庆已30岁,生活依旧单身,承接这一重任使得她的婚姻更具难度。然而,她依旧毫不犹豫地选择承担。
生命的最后一段
张心建一直在艰难的生活中前行,终于迎来了稍微的安定。在完成学业并顺利找到工作后,张心建逐渐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生活,尽管贫困,他依旧充满了希望。然而,他的幸福却依旧短暂。由于工作中的不顺与社会的压迫,张心建的生命轨迹逐渐走向了绝望。22岁时,张心建因一段感情而深受打击,精神与身体的双重压力让他彻底崩溃。最终,他选择了卧轨自杀,结束了自己短暂而悲伤的生命。
结尾:父亲的冷漠与遗憾
对于张心建的死,身在美国的张大千却全然不知。他正忙于自己的一片天——在旧金山购买豪宅,并花巨资改建,享受着优雅的生活,而在这个遥远的角落,儿子的生命已经结束。
张大千被世人赞誉为书画界的巨匠,称他为“东方之笔”。然而,作为父亲,他却未能为儿子遮风挡雨,反而让张心建在孤独和困苦中度过了一生。这段遗憾的父子关系,永远无法再修补。而我们,是否应当从这个故事中反思,如何评价一个人,如何看待成功与家庭责任之间的关系?
发布于:天津市